gap认证标准,中药材GAP基地认证

发布时间:2025-04-20 点击:3
GAP认证标准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是一种国际性的农业生产标准,旨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保障消费者健康,主要通过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来实现,GAP认证的核心标准包括:
生产环境要求。农场需建立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包括合法耕作、合理排水灌溉、化肥和农药合理使用,以及防止土壤和水源污染。
农作物要求。种植时需遵循GAP标准,如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产品无超标农药残留。
环境保护要求。强调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土地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保留、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理。
劳工权益保护。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尊重,包括遵守劳工法规、提供合理工作条件和薪酬、保障员工健康安全。
可追溯性和记录要求。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和记录系统,便于追溯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
此外,GAP认证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企业,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通过GAP认证的企业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其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GAP认证的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认证要求符合所有适用的控制点要求,而二级认证要求至少符合所有适用的一级控制点总数的95%。
中药材GAP基地认证 一、何为中药材GAP?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因为中药材栽培或饲养主要属于农业范畴)”,中药材GAP顾名思义就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英文名为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for ChineseCrude Drugs。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的规范,它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其内容有十章五十七条,包括从产前(如种子品质标准化)、产中(如生产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到产后(如加工、贮运等标准化)的全过程,都要遵循规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而有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GAP认证的执行与取消
中药材GAP认证试行要追溯到2003年。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9月发出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根据起草该办法时的说法,由于我国中药材生产长期存在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中药材质量低劣,抽查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因此,希望通过实施中药材GAP认证,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从2003年11月1日起,中药材GAP的认证正式拉开序幕。记者粗略统计,截至2016年1月,约有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批准的GAP认证。如同仁堂、云南白药、香雪制药、天士力、康美、东阿阿胶、以岭药业等过半A股中药上市公司都建有中药材GAP生产基地。
2016年3月1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取消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中药材GAP)认证行政许可事项:
1、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再开展中药材GAP认证工作,不再受理相关申请。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做好取消认证后中药材GAP的监督实施工作,对中药材GAP实施备案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3、已经通过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应继续按照中药材GAP规定,切实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持续合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中药材GAP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理,保证中药材质量。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实施中药材GAP制度,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国家发文仅仅是取消中药材GAP国家认证,而不是取消中药材GAP。
三、GAP认证取消的原因
1、中药材GAP种植成本高,而对于定价,国家又没有给予优质优价政策,GAP和非GAP的药材价格并没有差异对待,很多企业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牌子挂在那,实际上还是继续采购基地周边的药材。
2、一些中药材的种植,是需要轮作的,这块地种了这个药材之后,未来几年都不能再种,那么种植基地的GAP认证就白做了。
3、目前真正做到按GAP规范种植的中药材并不多,由于成本过高,部分企业的GAP药材仅能满足自身制剂加工需要,流通在市场上的多数中药材并不符合GAP标准。
4、中医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中药方子或中成药都是由几味甚至十几味中药材组成的,如果其中仅有一味或两味药材是通过GAP认证的话,并不能决定最终药品的疗效。
四、时隔10年,最新中药材GAP发布
2022年3月17日,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据公告内容显示,新版中药材GAP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本规范涉及的中药材是指来源于药用植物、药用动物等资源,经规范化的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后,用于生产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药用原料。
新版中药材GAP共十四章,一百四十四条,从中药材质量管理、基地选址、种植与养殖、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放行与储运、质量检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八、第九条要求,企业应当明确中药材生产批次,保证每批中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种植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储运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
五、新版中药材GAP所对应的中药材痛点
1、育种种植乱象
新版GAP第三十六条规定,鼓励企业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但禁用人工干预产生的多倍体或者单倍体品种、种间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
如需使用非传统习惯使用的种间嫁接材料、诱变品种(包括物理、化学、太空诱变等)和其它生物技术选育品种等,企业应当提供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验数据证明新品种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近些年来,许多中药材,如金银花、板蓝根、太子参、枸杞、丹参、黄芪、何首乌、甘草、半夏、桔梗、防风、菊花、夏枯草等品种,在多倍体培育、远缘嫁接、转基因种植方面发展很迅速。同一种中药材,品种众多,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随着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药材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诸如农残超标、硫磺熏蒸、真菌毒素污染、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合理使用等。如何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的诉求之下,有效的去保护中药材的功效成分、道地性呢?
根据新版GAP第三十七条——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标准,明确生产基地使用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等级,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
2、初加工环节不规范
新版GAP在第三节产地加工管理的第一百条规定,有特殊加工要求的中药材,应当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加工,如及时去皮、去心,控制好蒸、煮时间等。同时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产地加工过程中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则上不得作为中药材销售。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初加工时,为了省工省事或担心成分含量流失过多,该刮皮的不再刮皮,该煮烫的不再煮烫,有意简化加工程序。根据新版GAP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系统,全过程关键环节记录完整。企业在采收加工时要做好主要文件记录,包括:采收时间及方法;临时存放措施及时间;拣选及去除非药用部位方式;清洗时间;干燥方法和温度;特殊加工手段等关键因素。
3、管理规范未能随现实工艺及时更新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新版GAP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种植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储藏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同时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标准不能低于现行法定标准。
与中药材质量紧密相关的除了新版GAP,还有药典。但是随着中药材领域(切制、烘炕、润泡等)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管理规范也需要及时的更新适应。
比如,药典规定的何首乌的初加工要求,与现在随着产地初加工工艺改进后的制成品,明显有所差距。再比如药典标准对于白术的这个品种原药材及饮片的内在性状描述,与现代工艺改进后,由滚筒洗药机、机器切制和电器烘炕加工出来的白术片,明显描述的性状不一样(药典标准所描述的“点状油室”及“裂隙”已经很难看到或根本就看不到了,如下图)。
(左为传统工艺加工出来的白术片,右为当前产地初加工趁鲜切制出来的白术片)
问题就在于,虽然很多药材在初加工上,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但是如果不符合药典标准,按照《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就属于劣药,是要被罚没的。


ISO质量管理体系验厂审核案例18及案例分析
浅析ISO2200食品安全认证的意义是什么?
年底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跳槽,也不愿跟公司提加薪?
定了 英国UKCA认证取代欧盟CE标志
ITSS认证分为几个级别,哪个级别最高
五星级售后服务体系认证证书 招投标必备
sedex验厂审核费用一般是多少
如何审核ISO9001质量方针和ISO9001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