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ISO31000认证流程详解

发布时间:2025-06-02 点击:6
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是一项国际标准文件,代号是ISO31000.
管理原则
为达到最大的效益,组织的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 )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风险管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和改进,例如,人类健康和安全、法律和法规、公众认同、环境保护、财务、产品质量、业务效率、公司治理和声誉。
b )风险管理是组织进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是管理职责中的一部分,同所有项目、变更管理流程一样是组织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风险管理不是与组织主要活动和组织进程分离的独立活动。
c )风险管理是决策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作出明智的选择。风险管理有助于确立优选方案以及对各备选方案的判断。最后,风险管理有助于决策者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及风险处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d )风险管理明确地将不确定性表达出来。
风险管理可以处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这些不确定性如何表达。
e )风险管理应系统化、结构化、及时化。
系统、及时、结构化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可靠性。
f )风险管理依赖于信息的有效程度。
风险管理所需的信息来源于如经验、反馈、观察、预测和专家的判断等。但是,决策者应考虑到数据或模型的局限性以及专家之间产生分歧的可能性。
g )风险管理应适应组织。
风险管理应符合组织的外部、内部环境和风险状况。
h )风险管理应考虑人力和文化因素。
风险管理应考虑外部和内部人员的能力、观点和倾向,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i )风险管理应该是透明的、包容的。
风险管理应包括利益相关者,尤其组织的各级决策者,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性并及时更新。允许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风险标准的确定中应考虑他们的意见。
j )风险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反复的以及适应变化的。
由于内部和外部事件的不断发生、背景和知识的不断改变、监控和审查的出现、新风险的发生,以及其它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或消失。因此,组织应保持风险管理的敏感性并及时响应变革。
k )风险管理应不断改善和加强。
组织应当制定和实施战略,来完善组织各方面的风险管理。附件A “加强风险管理属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ISO31000认证流程详解 ISO31000是一项风险管理标准,以下是其认证流程的详细解读:
1. 系统策划阶段
成立推行小组:首先,需要成立一个推行小组,任命管理者代表,并组建体系推行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各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且能够保证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推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1.
体系诊断和分析:接下来,需要对公司现有体系状况与将要建立的体系要求之间的差异进行诊断和分析。这包括确定哪些活动需要新建立,哪些需要废除,哪些可以优化和整合等,目的是为制定推行计划提供依据1.
制定推行计划:体系推行的各项工作应采用甘特图的形式反映,推行负责人应时刻关注推行进度是否按照计划实施1.
召开启动大会:启动大会上应说明体系推行的时间安排,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简单介绍各推行活动的大概内容。参与人员应包括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职位越高越好)、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负责人、推行组成员1.
标准培训:这一步骤包括全员贯标培训(ISO9000标准知识为主)、最高管理层培训(管理者职能为主)、质量管理层培训(有关质量的各项文件、记录、作业方法为主)、基层员工培训(质量意识、体系流程、如何按体系要求作业为主)以及文件编写小组培训(体系文件编写为主)。通过培训宣传,让全公司上下都感受到推行ISO现在已经开始,形成一种氛围。
2. 试运营阶段
文件培训:文件编写人安排文件涉及的所有人参加培训,力求使文件的要求让所有人理解并执行。
文件实施:各部门各文件使用人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实施相关活动,必要时,寻求文件编写人进行现场指导,实施过程中要求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文件实施效果确认:文件编写人或指定人员应对文件实施的状况进行确认,出现与文件规定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要求责任人改善或修订文件。
3. 检查与改进阶段
内部审核: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总推行计划的时间安排实施内部审核。本次审核应全过程、全部门、全场所和班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验证体系的符合项和有效性。
4. 认证流程
认证咨询:在进行认证前,通常需要找咨询公司进行前期的指导,编写ISO31000风险管理体系认证的相关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表格等5.
资料审核:提交相关的申请资料,如企业营业执照、申请表、组织架构图、企业简介等,供认证机构进行审核。
现场审核:认证咨询机构会对受审方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以验证其体系是否符合ISO31000标准的要求。
纠正措施: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受审方应编制整改计划,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颁证和公布:经认证机构的技术委员会审议批准后,向受审方颁发认证证书,并公布认证结果。
5. 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标志使用:证书持有者应按认证机构的规定使用其专用的标志,不得将标志使用在产品上,防止顾客误认为产品获准认证。
通报:证书的持有者改变其认证审核时的质量体系,应及时将更改情况报认证机构,体系认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评定。
监督审核:体系认证机构对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审核,以确保其质量体系继续保持符合规定要求的状态。
监督后的处置:通过对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体系的监督审核,如果证实其体系继续符合规定要求时,则保持其认证资格。
以上就是ISO31000认证流程的详细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证流程可能会因认证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并详细了解其认证流程和要求。


养老服务认证证书需要年审吗?
到哪申报质量服务诚信AAA企业办理费用多少钱
怎样申请CE认证具体流程
ISO/TS 22163(IRIS认证机构)铁路行业质量体系是什么?
如何确定ISO9001体系标准中设计和开发的任务和目标?
节能评估、审查与验收的全过程,一篇就够!
ISO14000与我国的法律法规
插座需要办理3C认证吗?